關鍵詞:高速流 航道檢測
近日,***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內河航道設施智能化監測預警與信息服務”在長江瀘州航道局江陽航道處轄區冰盤磧水道和神背嘴水道開展應用示范。深之藍高速流航道檢測水下機器人作為該項目重要子課題,與無人機、無人船、浮標監測及自動復位裝備、復雜流態監測系統、壩體侵蝕三維層析掃描系統、航槽演變過程智能監測系統、航道拋石整治建筑物外部變形智能監測系統共同完成現場測試,通過了對航標、整治建筑物等內河航道設施進行無人監測和在線監測的效果驗證。
傳統水下機器人采用開放框架式結構,具有兼容性強,可搭載多種探測附件的優勢。缺點是阻力系數高,潛水過程中無法快速移動。深之藍技術團隊將水下機器人外形優化為扁平流線型結構,大大降低阻力系數。創新性地采用自動纜軸協同控制技術、動力定位技術,同時安裝可調的觀察底座、集成多種定位傳感器,大大提高水下機器人載體航速、抗流穩定性、載體的水下定位精度等指標,通過BV5000、DVL、慣導、USBL、M900聲吶、三維成像聲吶等采集建筑物細部信息。結合提前布設的岸坡監測儀器,可進行岸坡內部變形信息采集。進行水上水下岸坡內部信息拼接與數字化重構,實現內河航道設施服役狀態快速采集信息全方位立體化呈現。
揚州儀征長江航道自主抗流
此前,該型設備在揚州儀征長江航道內經過高速流測試,現場水流速度在2-3米/秒左右。水下機器人開啟自主抗流功能,可完全抵抗長江航道內水流對設備的沖擊。
長江瀘州段應用示范現場——水下機器人沿壩前行
長江瀘州段應用示范現場——水下機器人返回
水下機器人掃描長江沿岸坡壩結構
據負責示范應用工作的項目組成員張明進博士介紹,本次示范應用選擇長江四川瀘州段,一方面是由于長江瀘州航道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積***力于運用現代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全力提升航道維護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長江瀘州航道局江陽航道處在打造現代化航道維護示范處方面已經取得一些成績,擁有良好的應用基礎,在此進行應用示范,可相互借鑒交流。同時,該段航道灘險眾多、彎曲狹窄、條件復雜,具有典型的山區航道特征,轄區內助航標志、整治建筑物種類齊全,在此開展應用示范有利于項目后續推廣。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來自長江航道的報道